电话客服

  • 020-34629009
  • 013929515151

网站二维码

行业动态 news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 野生有毒、古法致癌,原生态食材并不值得迷信--专业广州食堂饭堂承包,番禺蔬菜食材配送公司

野生有毒、古法致癌,原生态食材并不值得迷信--专业广州食堂饭堂承包,番禺蔬菜食材配送公司

最近一两年,土榨、自制、古法、农家食用油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叫法虽不一,说白了就是简单传统的植物油压榨方式。除了食用油,还有很多食材也都打上了“古法”、“原生态”的标签来招揽生意。在一些人的眼里,这就是“小时候的味道”,也是“放心的味道”。殊不知,很多疾病就是通过“原生态食材”进入到人们的身体。

原生态食材更好吃?这可不一定

不少人选择原生态食材的理由很单纯——好吃。

如果家里有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时不常就会念叨:菜没有以前好吃了,因为都上化肥了;肉没有以前香了,因为都喂饲料了;就连米面油都赶不上从前了,因为都是工厂生产的,没有自己家磨出来的香气。

事实果真如此吗?美国真人秀节目《佩恩与特勒之识破谎言》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市场旁边支个摊,在不告诉路人食物来源的情况下,让路人品尝判断是有机蔬果还是非有机蔬果。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自己种菜同样要面临环境污染的影响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自己种菜同样要面临环境污染的影响

结果,在这期节目中,有71%的受访者在口味盲测环节表示更喜欢“非有机”蔬果;在鉴别“有机”和“非有机”的测试中,有80%的受访者鉴别错误。节目组还将同一根香蕉切成两段,分别放在“有机”和“非有机”的盘子里,结果10位测试者中有9位认为香蕉的味道是不同的。

食材肯定是分好坏的,但美国的这个盲测至少说明,在同等新鲜的情况下,“有机”、“原生态”的食材未必在味道上更有优势。

同时,人的味觉也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仅仅是在“有机”和“非有机”的提示下,90%的受访者就将一根香蕉吃出了截然不同的味道,如果再配合“古法”“自制”“农家”等宣传语,相信很多人的味觉会偏差的更厉害。

当然,也不是说原生态食材一定不好吃,只是以后要多思考一下,是原生态食材真的好吃,还是被宣传语唬住了。

原生态、古法手作食材更健康?这个真没有

好吃,只是很多人选择原生态食材的理由之一。更重要的理由是,在如今的养生风潮下,原生态食材成了健康、养生的代表。

如果说原生态食材是否好吃还存在争议的话,原生态食材是否更健康其实并没有太多可争议的。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原生态食材不仅不代表健康,反而是一种危险的食材。

例如,很多70后、80后小时候体内都有寄生虫,要吃打虫药,现在的孩子寄生虫情况就少多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种菜都用化肥了,不用农家肥了。农家肥里容易含有寄生虫卵,如果不能经过充分发酵,虫卵就不能被杀死,施肥后就会通过蔬菜进入人体。

还有很多人爱吃天然、野生、无污染的野菜或者野蘑菇,但是每年因此食物中毒被送进医院的人也是不计其数。

很多古法榨油的作坊卫生条件堪忧很多古法榨油的作坊卫生条件堪忧

最近几年还有一种原生态食材在朋友圈里特别火,就是“古法榨取”的食用油。前两年,《舌尖上的中国2》将“古法榨油”展现给了观众,很多人也因此相信“遵古法制”让食用油更加“原汁原味”,也因为“无添加”,食用起来会更“安全”“健康”。

事实上,原汁原味并不等于健康。以《舌尖2》提到的菜籽油为例,普通菜籽油中有一种脂肪酸——芥酸,长期摄入过多的芥酸,可使心肌中脂肪沉积、血管壁增厚,导致心肌纤维化,损害心血管功能,甚至诱发心肌炎,还可能影响生殖功能。

目前,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已建议,食用菜籽油中的芥酸不得超过5%。中国2004年定的标准是不能高过3%,而未处理的菜籽油,芥酸含量高达40%。

其它用来“古法榨油”的原料,如花生、大豆等,也很容易被黄曲霉菌污染,发霉产生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威胁人体健康。

而工业化压榨食用油确实要安全很多,就拿花生油来说,经过粗榨这一加工工艺得到的油叫“毛油”,和“古法榨油”一样,此时都可能含黄曲霉毒素,而且还会含游离脂肪酸、磷脂、农药残留等等许多的杂质。毛油在工厂里是半成品,还需精炼——经过脱胶、脱酸、脱色、脱臭等工艺加工,其中包含对黄曲霉毒素的“除毒”,检验合格才能成为成品油。

问题的焦点在于,工厂化生产的粗榨油和土榨油同属于“毛油”,在工厂那还只是“半成品”,而土榨花生油却把毛油直接作为成品销售、消费,使黄曲霉毒素有了“露脸”的机会。

田园牧歌式的养殖和生产,不能给现代人提供更安全的食物

很多生活在城市里的人,都时常幻想自己能生活在田园牧歌的环境里,就算这个愿望实现不了,能吃到田园牧歌式环境下养殖、生产出来的食材也是好的。然而,传统、古法的制作,并不能给今天的城市人提供更安全的食物。

比如,很多人不吃45天的速成鸡,只吃散养的土鸡。但土鸡一定更健康吗?这个答案是否定的。现代工业无处不在,如果养殖户周边恰好有重污染企业,每天排放的废气、废水都会对当地环境产生影响,而散养的土鸡显然也无法逃脱。这样养出来的土鸡非但没有更健康,反而是更危险。

除了食材的种植、养殖外,食材要进一步的加工、储存、运输到各地的消费品,不通过人为采取任何现代工业化食品的加工手段,如何保鲜、保质也是个问题。

很多“古法手作”食品作坊其实只有“情怀”,质量并不靠谱很多“古法手作”食品作坊其实只有“情怀”,质量并不靠谱

小作坊式的“古法手作”也给监管出了道难题。在过去一些年,很多食品安全问题正是源自于小作坊,而对于监管者来说,监管若干家大型食品企业显然要比监管数十万家小商小贩来的容易。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小型企业就不能生产食品了,日本在这方面有很好的经验。1976年,日本关西地区就成立了“四叶草合作联盟”,农户和消费者通过申请成为该联盟会员,联盟旗下的农场负责收取附近农民会员产品,自己也生产一小部分,检验合格后,通过配送中心直接投递到消费者家中。

联盟中的消费者随时可以造访任何一个生产者,了解这个生产的过程,甚至可以带着专家去,去查看土壤包括产品测验。必须要说明的是,联盟中的农户并不是只有情怀的“古法手作”,而是专业的小型生产者。

解决食品安全,还是得靠工业化

世界范围内的传统食品多种多样,常见的比如有熏制的食品、糖渍的食品、发酵的食品等。在人们的文化中,往往都会看到或者相信一些传统的食物是安全的,因为他们已经食用了这么长时间。同时呢,它也是一代又一代传下来的,一些村民他们有自己的配方,有很多一些文化因素也伴随在其中。但是这种所假设的安全都只是基于经验的,这并不意味着这个产品还有加工工艺本身,一直都是安全的。要真正做到安全,食品的工业化才是出路。

很多中国人都有“添加剂恐惧症”,一旦听到食品添加剂,不管是非法的还是合法的,都会感到恐惧。所以很多原生态食材,主打的口号就是“无添加”。然而,大规模的现代食品工业,就是建立在食品添加剂的基础上的。因为消费者对食物的外观品质、口感品质、方便性、保存时间等方面提出了苛刻的要求,所以要想按照家庭方式来生产,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真的不加入食品添加剂,只怕大部分食品都会难看、难吃、难以保存,或者价格高昂,消费者是无法接受的。

现如今靠一家一户的作坊式生产,无法满足所有人吃的需要现如今靠一家一户的作坊式生产,无法满足所有人吃的需要

工业化的另一个优势是,基于大规模机械化、规模化的生产,带来了规模效应,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以美国为例,美国农场平均每一个农业劳动力可以耕地450英亩,可以照料6万-7万只鸡、5000头牛,可以生产谷物10万千克以上以及生产肉类1万千克左右,养活98个美国人和34个外国人。

大规模的好处在于,大型企业和监管机构才具备工业化的检测水平,也能够承担因此产生的成本。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花大量的精力、金钱对食品安全进行研究。比如,糖精是否有害研究了50年,最终确认对人体无害。

所以说,在现代社会,食品工业化是不可避免的,向往原生态食品的朋友恐怕只能回到原始社会,食品固然很“天然”,但也要面临饥饱不均、人均寿命不长的代价,要知道任何返祖思维都是违背进化论的。